日期:2020.06.09
当下,对新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可谓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除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一大批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器材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全国疫情数据)
其中,采集,过滤,提取,血液的医疗器械就是其中一员。无论对于新冠状病毒的检测治疗还是其他临床应用,安全高效的血液处理都是基础。下面,白狐就为大家科普一下血液采集的相关流程及其运用和相关医疗设备。
1.滤白柜设计
滤白柜是处理血液样本的第一站。所谓“滤白”,就是将血袋倒挂起来,使得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杂质被完整过滤掉。之所以过滤白细胞是因为它在人体中扮演防御卫士的角色。白细胞会大量吞噬外来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为保证血液样本的清洁,首要事项就是将携带大量外来有害物质的白细胞剔除。
滤白柜主要利用白细胞体积比血小板细胞体积大的原理,根据重力通过滤盘装置把体积大的白细胞过滤掉。一台好的滤白柜可以更好的控制血袋里血液的流速和柜内温度(最优温度:2-6摄氏度),以获得最佳的“滤白”血液质量,从而将纯净样品交付给血液采集流程的下一站。
(剔除细胞)
2.血液辐照仪设计
对于用于输血用途的血样,辐照仪是血液采集的第二步?!叭颂逖“寤蛐孪恃褐卸蓟煊辛馨拖赴?,当这种异体的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到免疫低下患者体内时,便可以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程度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保ㄑ悍找羌蚪?,2013)所以,用射线照射能有效杀灭含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以防止TA-GVHD的发生,从而使输血更加安全。
(杀灭淋巴细胞)
3.血液离心机设计
下一步,则是用血液离心机,利用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离心力的原理,将血液里的血浆和血细胞分开。分开的血浆和血细胞则可满足不同医疗需求。比如:血清(去除纤维蛋白原的血浆)里的免疫球蛋白M和G的浓度升高是检测疑似患者是否患有新冠状病毒的重要标准。(血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如何22分钟完成又避免感染,新浪科技)
武汉金银潭医院运用恢复期血浆治疗,从康复患者身上采集血液并分离出富含抗体的血浆,输注给其他患者以帮助患者体内产出大量并持续的抗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血浆会是新冠肺炎解药吗)另外,血细胞则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临床用血。如下图所示,分离好的血液下面红色部分为血细胞,上面淡黄色为血浆。
(分离血浆血细胞)
4.血液分离机设计
将离心分开的血袋置于血液分离机内,通过专业的挤压装置可将同一血袋中的血浆和血细胞完全分离开并保存于专门的储存袋中。
(完全分离血浆血细胞)
5.冷沉淀血浆制备仪设计
对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的患者, 他们在受伤后伤口后无法快速止血。冷沉淀血浆制备仪能制造冷沉淀,其中含有丰富的FⅧ,将其输入给患者可有效防止创口无法止血的症状。冷沉淀利用凝血因子融化时间比血浆慢的原理,将血浆冰冻到-20度,再进行融化到2-4度,在进行融化的过程中将融化的血液取出,最后剩下40~50ml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
(产出凝血因子)
6.白狐力量
在这场抗击新型非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对血液的采集、处理关乎着千万的生命,而质量过硬,高效易用的医疗器械是其关键。白狐工业设计秉持着一贯严谨而又创新的思维,设计出了一系列极高水准的血液处理设备,(由于保密条例,产品图不便展示)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出自己微薄而真挚的一份力!
▲
参考引文出处
1、血液辐照仪简介,血液辐照仪简介,2008. 10. 15
2、刘传书,血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如何22分钟完成又避免感染,新浪科技,2020. 02. 13
3、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血浆会是新冠肺炎解药吗,中共教育,2020. 02.15
-
安防设计-高端智能门锁设计2020, 04, 23如何设计智能门锁才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心?在智能家居的浪潮下,智能门锁以其高科技、智能互联、安全方便的特点,深得用户喜爱。与此同时,智能门锁的市场激烈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工业设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打造“爆款”产品,赢得市场先机。
-
医疗机械工业设计的行业标准有哪些?2020, 05, 19非医疗设备设计理念偏重于使用的便捷度和用户的喜爱度,而医疗器械设计不仅仅要考虑这两点,更为重要的辅助的效果如何,是否安全,更多关心其作用,也就是法规上常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那么,在医疗机械工业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标准要求有哪些?
-
智能头盔巡检仪设计,便于各行业的巡查和指挥调度2020, 04, 08加强现场巡查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现场问题才是积极的解决办法。在各行业巡检中,头盔巡检仪是通用的巡检设备,在巡检过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和大家分享一款小巧便携的智能头盔巡检仪设计。
-
如何提高机械设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020, 06, 10如何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这是机械设备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解决的问题。设计人员应在综合各方面有关设备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在机械设备产品设计阶段做好提高可靠性、发现和预防各种危险因素的工作。